top of page

C++的歷史

Bjarne Stroustrup工作起於1979年的C with Classes。這個構思起源於Stroustrup做博士論文時的一些程式撰寫經驗。他發現Simula具備很利於大型軟體開發的特點,但Simula的執行速度太慢,無法對現實需求發揮功效;BCPL雖快得多,但它過於低階的特性,使其不適於大型軟體的開發。當Stroustrup開始在貝爾實驗室工作時,他有分析UNIX核心關於分散式計算的問題。回想起他的博士論文經驗,Stroustrup開始為C語言增強一些類似Simula的特點。之所以選擇C,是因為它適於各種用途、快速和可移植性。除了C和Simula之外,同時也從其它語言中取得靈感,如ALGOL 68、Ada、CLU以及ML。剛開始時,類別、衍生類別、儲存類型檢查、內聯和預設參數特性,都是透過Cfront引入C語言之中。1985年10月出現了第一個商業化發布。

1983年,C with Classes改命名為C++。加入了新的特性,其中包括虛擬函式、函式名和運算子多載、參考、常數、使用者可控制的自由空間儲存區控制、改良的型別檢查,以及新的雙斜線(//)單行註解風格。1985年,發布第一版《C++程式設計語言》,提供一個重點的語言參考,至此還不是官方標準。1989年,發布了Release 2.0。引入了多重繼承、抽象類別、靜態成員函式、常數成員函式,以及成員保護。1990年,出版了The Annotated C++ Reference Manual。這本書後來成為標準化的基礎。稍後還引入了模板、例外處理、命名空間、新的強制類型轉換,以及布爾類型。

隨著C++語言的演變,也逐漸演化出相應的標準程式庫。最先加進C++標準函式庫的是串流I/O程式庫,其用以取代傳統的C函式,如printf和scanf。隨後所引入的程式庫中最重要的便是標準模板庫,簡稱STL。

多年後,一個聯合的ANSI-ISO委員會於1998年對C++標準化(ISO/IEC 14882:1998)。在官方釋出1998標準的若干年後,委員會處理缺陷報告,並於2003年發布一個C++標準的修正版本。2005年,一份名為Library Technical Report 1(簡稱TR1)的技術報告釋出。雖然還不是官方標準的一部分,不過它所提供的幾個擴展可望成為下一版C++標準的一部分。幾乎所有目前仍在維護的C++編譯器皆已支援TR1。

目前最新的C++標準是2014年8月18日發行的ISO/IEC 14882:2014[1],又稱C++14或C++1y。

雖然C++免專利,但標準檔案本身並不是免費的,儘管標準文件不是免費的,但是很容易從網路中取得,最簡單的就是C++標準文件之前的最後一次草稿版本,它與標準的差別幾乎只在於排版上。

bottom of page